上次到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当地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问我:会展业的活动为啥这么多?会展业的人要是不搞活动,------。我突然被问住了,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说了点什么,就这样过去了。但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悬着。是啊,一个小小的会展业每年举办这么多的活动,远远超出了其他很多行业的平均水平。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一种短期现象,还是一种长期特质?是中国特色,还是全球普遍的规律?
会议及活动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稳定发展的美国,就有着相对稳定的会议与活动,以及相应的会议市场。也就是说,美国的会议市场——尤其是协会类会议市场,其数量、类型每年的变动不大。他们的会议都是计划好的,该协会的每个成员、每个企业、每个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前制定参会计划。
我们国家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不是因为中国会议展览从业者的能力比美国人低多少,而是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美国的那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以不同方式反映到会议展览市场当中。先有稳定发展的社会经济,然后才会有稳定发展的会议展览市场。
除了这种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之外,现有的运行管理模式以及会奖业本身的一些特性等,都是影响会展业活动数量的关键要素。这些因素包括:
一,政府会议展览管理体制。中国会议展览业是一个起步相对较晚的产业,再加上会议、展览、旅游相互交叉等,这给政府的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展览业的主管机构是商务系统,而会议和会议业则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这种情况到了地方之后,乱象就出来了:除了商务部门,还有会展办、旅游局、贸促会、开发区等,都与会议展览有关,都有理由举办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方面的会议及活动。还有,除了平级部门业务交织之外,上下级政府部门在业务上也有交叉——省、市、区等。实际上,我们国家会议展览领域活动数量较多,与多头管理的现状有一定关系。
二,城市之间的竞争。中国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由长期以来的投资引进、园区建设、城市扩张等“工程性”内容,开始朝着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产业支持与服务、城市运行质量提高等更具内涵的方向转化。会议展览活动,以此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会议产业、展览产业体系,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各城市政府及其领导者的主要诉求:展览活动可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城市影响力;会议也一样,既可以扩大城市影响力、促进产业发展,还可以提升访客质量、增加城市收入。还有,会议展览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说起来也很好听。
随着会议展览业的价值得到更多的认可,中国城市之间关于会议展览的竞争正趋向白热化。各个城市连续出台会议展览相关的激励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除了出台政策之外,城市发展会议展览业的主要抓手就是举办各类宣传推广活动、研讨会、考察活动等。这样一来,会议、展览、奖励旅游方面的活动自然就增多了。中国各地区会议展览业发展不均衡,因此可以想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及区域之间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
三,会奖市场的需要:增加供需信息的对称性。会议目的地一直在发生变化,加上会议与奖励旅游创新性的需求,会奖活动的采购人和策划人就需要不断了解供应市场动态,掌握最新资源,而完成这项任务的最好方式就是目的地考察(fam tour)。这是会奖行业的一种国际惯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会奖市场的目的地考察活动,只是刚刚开始。
讨论完了原因,我们来讨论下分类——会议展览业的活动分哪几类?其中哪些活动是市场真正所需要的,而哪些活动又会慢慢消失呢?
第一类是行业年会与专业研讨会、培训等。行业年会是市场运行的基本需要之一——它可以解决或者接近于解决业务对接、交流互动、观点碰撞等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市场运行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培训活动等。这类会议的关键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第二类是目的地考察。正如上文所述,目的地考察是一种常态化的活动类型,它们既可以由目的地政府主办,也可以由行业媒体、会展集团、酒店集团、旅游集团、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度假区等出面组织。
第三类是各个城市举办的论坛、研讨会、交易会、培训活动等。综合分析,在会展业发展初期,各地方举办此类活动还是有必要性。比如:研讨交流活动——理清思路,探讨策略;客源城市推广活动——提升目的地影响力,吸引更多会议与奖励旅游活动;业务对接——邀请买家,开展项目对接;专业培训——改善目的地专业素质。在我看来,各城市举办的活动,数量多少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质量——不要为“会议而会议”。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会议落到实处——让会议为目的地的健康发展做出持续而有价值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中国会议展览业活动数量较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方面的背景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既有中国市场特有的现象——也可能是阶段性的,也有国际会议与奖励旅游市场共有的特征,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