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青道
就像大海不喜欢平静,用浪花来装点自己一样,社会用流行的变化来为自己增加色彩。温暖的东南风,不仅带来了春天,还带来了“互联网+”在全国的流行。
怎么看待流行呢?在茫茫的雪原上,一旦没有了聚焦点,人就会失去方向,眼睛也会生病。那么社会呢?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需要不断冒出来一个个流行的东西,好让分散的社会目光聚焦起来,增强群体的感知力和判断力,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吗?一个流行来了,另外一个流行就得死亡吗?
在我看来,最好不要对流行的东西不屑一顾。既然如此流行,自然有它流行的道理。简单回忆一下,从两三年前“国8条”引发的“转型升级”,到后来移动互联带来的“互联网思维”,再就是眼下的各行各业都和互联网套近乎的“互联网+”,每个流行的背后都有其现实的价值与长远的意义。政府的角色变化了,企业呢?不转型就无法生存,不升级就不能发展;置身于互联网编织的网络当中,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互联网思维”的基本逻辑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少数人有意歪曲或者滥用“互联网思维”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不加理会;讨论过了转换思维角度的问题之后,现在来讨论如何将互联网应用到工作当中,即“互联网+”,我看也是顺理成章的。
实际上,在讨论互联网思维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开始行动了。“互联网+”的行动首先从互联网企业开始,然后向互联网最容易产生影响力的行业延伸。怎么理解互联网的“颠覆”作用呢?事实上,我们对于互联网影响力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开始,大家在把互联网产生影响的行进轨迹弄清楚之前,被其突如其来的阵势搞懵了,回过神儿后发现,互联网其实没有能力来颠覆所有行业,也没有能力来改变社会经济现有的核心运行方式。“互联网+”的意义是什么呢?颠覆性的“减法”做的差不离儿了,剩下的就是“加法”了。李彦宏说,互联网真正颠覆掉的东西并不多,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渐进式的改良”。政府机关开始做互联网加法,连卖房子的万科也把互联网的加法做的有声有色。看来,“互联网+”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的常态。
互联网,往哪儿+呢?互联网加法将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横向的,每个行业都要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加上互联网的东西,增添互联网相关的应用;二是纵向的,互联网企业向下加,传统企业向上加,推动020向纵深发展。横向展开的结果是面的扩大,而纵向发展的意义在于点的内涵的增强。点面的协同与融合,将会构建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生动场景。
会议与奖励旅游业呢?有些人会说,也没什么吗,到现在为止,互联网非但没有把我们减掉,我们的生意还不断增长呢。然而,减法可过,加法难逃。相对于理念先进的行业来说,从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特点来看,会奖旅游行业很明显地被划入到了传统行业的范畴。如果不去积极地做加法,把自己装扮起来,增加一些“颜值”,中国未来时尚大PARTY的诱人场景中,将不会有我们的身影。
如果这样想问题,你的互联网加法的得分没准儿会更高:
一是行动起来,就一定会有收获。要确信互联网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别管别人怎么说,先做一两件与互联网相关的事情,试一试,或许你就有了感觉,没准儿你还会因此爱上它呢。
二是做加法,会产生很多创新的机会。整天讲创新,可创新哪儿来呢?加上互联网,加上新技术,创新的机会就来了。
三是要想提升竞争力,那就赶紧加上互联网吧。互联网与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升效率,可以把事情变得简单,可以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实现很多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能让很多原本枯燥的事情变得很好玩儿。
当然,迈向未来,要加的不仅是互联网,如果连互联网都不加,还忙着加别的什么东西,那你的故事讲起来恐怕没有么好听。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