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青道(《会议》杂志总编辑)
第一部分 美国的会议产业链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一、几个关键词
首先谈一谈与产业有关系的几个词。美国人讲会议产业的时候会用到meeting industry、convention industry,用的比较多的是meeting industry,它有别于展览产业,exhibition industry等。
美国通常意义上的会议产业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是一般性的会议,即meeting,包括企业会议、协会类机构举办的一般性的会议等;第二个是convention,主要指的是大型会议,每年或者是两年、三年定期举办的会议,主办者通常是协会类的组织,往往带有展览,规模比较大;第三是incentive,奖励会议、活动、旅游。
首先是meeting,它包括协会类机构、企业、政府等举办的各类会议。据美国《会议》杂志(Meetings & Convention)统计,2007年美国协会机构举办的meeting 22.8万个,参会人数达到3750万人,总开支约为381亿美元。每个meeting的平均参会人数约164人;2007年,美国企业共举办meeting 108.04万个,开支为300多亿美元,参会人数超过8400万。
其次是convention,美国《会议》杂志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协会机构举办convention 1.37万个,参会人数1970万,总花费是304亿美元,每个convention的平均参会人数是1438人。由于convention大多都带有大小不等的展览活动,所以在其统计中,都包含了相关展览的内容,但这种展览仅限于convention 中所包含的展览,与专业的“展览会(exhibition)”、“博览会(expo)”不同。
美国的Convention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包括:
第一是行业协会,如会议产业理事会(Convention Industry Council ,CIC)、专业会议管理协会(Professional Conven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PCMA);
第二是专门的convention公司,负责convention的策划、运作;
第三是美国各城市中都有的会议与旅游局(convention & visitors bureau ,CVB),主要负责该城市作为会议及旅游目的地的推广工作,特别强调为convention组织者的服务;
第四是专业的负责接待convention的场所,即convention center,翻译成中文就是会展中心。
正因为convention在美国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因而在某种程度上convention成了美国会议产业的代名词。但讲到会议产业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还是meeting industry,因为它涵盖的范围更广。
最后是incentive,它包括三个部分:奖励会议、奖励活动和奖励旅游。实际上,在美国,奖励和旅游是不能划等号的。据美国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SITE)“2007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企业举办的incentive当中,incentive meeting占26%,incentive activity占43%、incentive travel占31%。
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incentive策划和运作的公司涌现,incentive个性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根据美国《会议》杂志、会议产业理事会等机构所做的统计,美国会议产业的年总支出额为1200亿美元左右,这一数字也被美国社会所普遍接受。
二、美国会议产业链的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一)美国会议产业链运作模式示意图
(二)美国会议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1、会议组织者(organizers)
会议组织者分为协会、企业、政府、其他主办会议的机构。在美国,协会会议和企业还有在会议市场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政府会议占的比例非常低,由各个党派举办的会议,都纳入到了社团会议统计的范畴之内,所以美国会议统计中,看不到政府方面办会的数据。
2、会议举办地与会议场所(destinations & venues)
会议举办地。美国各大城市都设有会议与旅游局(CVB),他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各地到该城市的会议团队,尤其是convention组织者。以芝加哥为例:芝加哥是美国协会类、企业类会议的首选目的地城市,多年来一直名列第一。芝加哥会议及旅游局(CCVB)提供的服务非常专业,他们有18位会议方面的专家,网站上有照片、工作经历、擅长的领域等。如果你想在芝加哥开会的话,可以指定他们中的一位为你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咨询、场地选择、政府的配合、会后活动等等。
对于一些大型的会议,芝加哥有一项特别的服务,就是“市长欢迎计划”。他们市长亲自参与,把全城都装扮起来,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代表。
会议组织者,在会议及旅游局是被奉为上宾的。会议及旅游局每换一任局长,或者城市里增加了新的会议设施、酒店等,会议及旅游局都会邀请会议组织者和专业的会议组织者到当地去,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优势。当会议组织者选择会议酒店的时候,美国的会议及旅游局会给出一些比较客观的介绍,供你选择。对那些新到该城市办会的人来说,有熟悉当地情况的权威部门做向导,是很有好处的。经常办会的人都知道,选择会议酒店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会议场所。美国的会议场所包含的类别与我国的大致相同,包括酒店(hotels)、会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s)、会议中心(conference centers)、度假村(resorts)、邮轮(cruises)等。不过,美国人在博物馆、图书馆、公园、体育场馆等地方开会也是常见的事儿。酒店、会议中心、度假村是接待会议的主力军,这方面和我们国家的基本相同。会展中心是一个城市会议及展览业的代表性建筑,其投资主体是当地政府,主要接待一些大型的会议和展览活动。与酒店相比,会议中心的会议功能更强、会议管理与服务更专业。根据美国国际会议中心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Centers,IACC)对其成员目标会议市场所做的定位,该协会成员以平均参会人数在70人左右的小型会议团队为主要服务对象。邮轮,也是美国常用的会议举办场所之一,占会议市场总量的2—4%。
3、专业会议组织者(professional convention organizer ,PCO)
PCO中的“C”还可以被conference或者是congress所替换。什么是PCO呢?就是专业的为会议组织者提供协助的公司。在美国,PCO不做会议主办或承办,只做协助,也就是说,会议还是你主办方的,我只是为你提供专业的协助和服务。
(1)美国PCO的主要工作内容
◆ 会议管理 ◆ 会址选择
◆ 议程策划 ◆ 会议营销
◆ 代表注册 ◆ 住宿
◆ 展览 ◆ 预算管理
◆ 会后工作 ◆ 其它
美国PCO最核心的工作内容是会议管理、会址选择和会议执行,因此,美国的PCO通常又被称为:
meeting management firm(会议管理公司)
event management firm(活动管理公司)
site selection firm(会场选择公司)
third party(第三方)
(2)美国PCO的主要盈利模式
① 向会议组织者收取服务费用。这部分费用可以占会议总开支的一定比例,如4%等,也可以再加上(协会类)会议参会代表注册费用的一定的百分比。这与服务项目的多少、合作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因素有关。
② 从所推荐的会议场所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佣金比例一般是会议团队实际住宿消费额的10%。
③ 其它方式。
(3)美国PCO的主要特点
① 专业人才多,专业能力过硬。高端的会议专业人才可以方便地深入到会议组织机构的内部,为其提供会议管理、策划、运作等方面的咨询。
② 技术手段先进。技术手段包括会议管理、注册管理、现场管理、搜索引擎、意见搜集与反馈(Request For Proposal,RFP)等。
③ 资源丰富。其资源包括各类会议场所、区域性的会议服务机构(DMC)等。
④ 执行力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会议公司在会议管理与服务当中很重视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升标准化程度和运作的效率。美国会议的平均规模比较大,尤其是convention,几万人规模的会议是常见的事情。据了解,芝加哥近些年举办的最大的一个会议有13万人参会。正因为规模大的会议比较多,美国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全城会议(all-city-meeting)”,即全市都行动起来,共同接待好一个会议。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想做好是很困难的。另外,美国的会议公司普遍都很重视RFP系统,重视客户方面的信息反馈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互动。
(4)美国三大会议公司简介
① Experient
成立于1970年;
2006年的收入额为8.6亿美元;
拥有员工700余人;
年举办会议及活动(events)3000多个,总参会人数达330万,消费酒店客房472万间夜。该公司以协会类客户为主。
广告语: Experient 为您的世界级的会议——从小型会议到有25万人参加的大型会议,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从一开始的一个简单的概念,到最后胜利完成。
② HelmsBriscoe
成立于1992年,在全球38个国家有900多名合作人(associates)。2006年预定酒店客房320万间夜,收入5.67亿美元。该公司数据库中拥有酒店36000家。
③ ConferenceDirect
成立于1998年,在美国全国有200多名独立签约合作人。2006年收入3亿多美元。
有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来,美国主要会议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年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
4、美国的各类会议服务及其它相关机构
(1)目的地管理公司(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DMC)
DMC为地方性会议服务机构,其优势在于对所在地区的了解及相关资源的占有。定义:利用区域性的优势,为会议组织者和专业会议组织者提供协助的公司。
DMC 的主要服务内容:
◆ 咨询服务
◆ 会场预定及酒店预定
◆ 地面交通服务
◆ 会议现场服务
◆ 会议附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2)专业协会
美国有会议相关的协会数十个,按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 以会议产业为关注对象的:
如:会议产业理事会(CIC)
② 以会议组织机构中的会议策划人为服务对象的:
如:会议专业人员国际组织(MPI)
③ 以会议场所的管理者为服务对象的:
如:国际会议中心协会(IACC)
④ 以会议产业中某一个特定群体为服务对象的:
如:国家演讲人协会(NSA)
(3)专业媒体
美国的会议专业杂志有20多种,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办给会议策划人的:
Meetings and Conventions (M&C),《会议》
The Meeting Professional Magazine 《会议专业人员》
Convene Magazine 《办会》
Successful Meetings 《成功会议》
Meeting News 《会议新闻》
② 办给某一类专业人员的:
Corporate Meetings and Incentives (CMI) 《公司会议及奖励活动》
Associate Meetings (AM) 《协会会议》
Medical Meetings (MM) 《医药会议》
Religious Conference Managers (RCM) 《宗教会议经理》
Technology Meetings 《会议技术》
(4)教育、研究、咨询等
美国会议产业各相关机构都十分重视会议专业的教育、培训、研究、咨询等工作。
美国大学旅游、酒店、展览等专业都开有会议相关的课程,而且,很多学校的旅游、酒店院系中开有会议专业。
美国会议相关的行业协会、媒体都很重视会议产业、会议市场的调查、研究、培训、认证等工作。美国最知名的会议专业认证主要有:
① 会议专业人员认证,Certified Meeting Professional,CMP ,主持机构为会议产业理事会(CIC);
② 会议经理认证, Certified Meeting Manager,CMM,主持机构为会议专业人员国际组织(MPI)。
美国为会议产业各方提供咨询的主要是知名的会议公司、行业协会、媒体、专业咨询机构等。
第一部分小结
1、会议组织者——专业的策划人和聪明的决策者
2、会议举办地及会议场所——良好的机制,使当地政府的会议旅游机构和会议场所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会议组织者提供专业而优质的服务,从而有效地推动该地区会议产业的发展。
3、专业会议组织者——勇于担当会议产业领头人的角色,集调研、咨询、管理、策划、技术、运作及资源整合等为一身,在分享会议组织者成功喜悦的同时,获得自身的高速增长。
4、各类会议服务机构——门类健全、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第二部分 我国的会议产业链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会议产业链运作模式示意图
二、我国会议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一)会议组织者
根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会议酒店联盟、《会议》杂志所做的“2008中国会议酒店市场调查”得出的结果,我国各会议主办机构所占会议市场的份额分别是:企事业单位占49%,政府部门占25%,社团组织占20%,其他占6%。
1、企事业单位
(1)企事业单位会议的特点
① 会议数多,消费总额高;
② 酒店消费层次参差不齐;
③ 内部多头管理现象十分普遍;
④ 企业会议中,有关市场、产品、客户等的会议、活动,特别强调品牌形象和现场效果,需要策划与设计的内容较多,因而大型企业、品牌企业与知名的公关公司、会议公司、国际品牌酒店合作关系紧密;
(2)企事业单位负责会议的部门与举办会议的常规类型
① 市场与销售部门:市场、产品、客户、公关、培训等;
② 人事、培训部门:培训会议、奖励活动、团队建设等;
③ 行政部门:董事会议、领导层会议、员工会议、技术会议等。
调查显示,认为企事业单位会议是未来增长最快会议类型的人,占72.8%。
2、社团组织
(1)社团机构会议的特点
① 会议,作为社团组织行使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以及扩大影响力、经营创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其日常工作中占有很特别的分量;
② 社团会议内部管理模式各不相同;
③ 社团组织往往与一些会议公司结成联合体,共同组织会议;
④ 与公司会议相比,社团会议(部分)具有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
⑤ 除了一些高端的国际会议、商务会议之外,大多数社团会议消费在中等或偏下的水平。
(2)社团机构负责会议的部门与举办会议的常规类型(较大型的社团)
① 会展、会议部门:展览、综合性的会议、国际会议、技术会议、年会等;
② 培训部门:培训会议等;
③ 秘书处、会员部:行政会议、会员会议、理事会议、行业协调会议等;
④ 各专业委员会:举办各自专业相关的会议。
3、政府部门
(1)政府部门会议的特点
① 以工作会议为主,辅以少量的商务会议;
② 政府部门会议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
③ 由于受到消费额度的限制,政府部门工作会议的消费一般在中等或偏下的范围内;
④ 由于政府的工作会议组织形式较简单,没有太多策划的内容,因而无需与专业的会议公司合作;
⑤ 政府部门的商务会议常与社会上其它机构合作举办;
⑥ 政府部门会议一般由办公室、行政部门负责。
4、其它会议主办机构及其会议的特点
(1)媒体会议:媒体办商务性的会议,是媒体充分利用自身社会、行业或领域内影响力的优势,通过举办会议,来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发行量、增加广告额,它同时也是媒体增加额外收入的一种主要手段;
(2)专业的主办会议的公司:此类公司单独或与其它机构合作主办会议,并以此作为自己经营创收的手段。此类公司主办的会议一般多为行业或领域内的高端会议;
(3)军队会议:军队的会议分两种,一为高度机密性的会议,另一类跟教学、后勤、服务等有关的会议,有可能与社会机构合作的会议,主要指后者。
(二)我国会议产业链中的城市与会议接待场所
1、我国会议产业链中的城市
由于我国的旅游局与美国的会议及旅游局(CVB)在职能上和运作模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在我国的会议产业链中,城市的角色可以说是缺失的。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都很重视展览活动,主要是因为与会议相比,展览更具有直接的新闻性、轰动性、带动性等优势。各城市为了吸引展览、办好展览,纷纷成立了“会展办”或“大型活动协调办公室”,而且抽出专门的人员、拨出专门的经费来加以促进。可是,会议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按照分工,旅游局对应的是接待会议的酒店(包括会议中心、度假村等),旅游局的职能中也有“旅游促进”甚至“会奖活动(MICE)促进”等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旅游局对当地酒店会议业务的拉动,远没有“会展办”对会展中心、展览中心的促进那么大、那么直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我国的各类会议酒店(或酒店集团)必须要靠自身单薄的力量,在偌大的会议市场上,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业务份额,而且,很多时候还要承担一部分本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会议城市形象宣传工作。会议产业链中城市角色的缺失,一方面使得会议产业链中会议组织者与会议城市、会议酒店、会议服务机构之间信息传递脱节,加大了产业链各方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各地区的会议酒店及会议服务机构,在全国乃至国际会议市场的竞争中不能形成合力,区域品牌形象在会议产业中也难以树立。
2、会议场所
会议场所,即举办会议的地方,主要包括:酒店、会议中心、度假村、会展中心、礼堂、体育场馆、邮轮等。会议场所在会议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总是要在酒店或类似的会议场所举行的,一个会议可以不需要专业的会议公司或其它会议服务机构,但场所总是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会议开支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住宿费、餐饮费、设施及设备租赁费、娱乐休闲费等形式花在了酒店等会议场所里。还有,会议,不管是作为一项工作或者是一个项目,其最重要的过程也是要在酒店等会议场所中实现的。
据《会议》杂志2007年所做的调查,我国会议功能较强的酒店主要集中在四星级以上,大城市中的部分三星级酒店也有很好的会议功能。
从目前市场供求状况来看,会议酒店明显供大于求,尤其是近两年新建成的高星级酒店数量非常之大,而且都有很突出的会议功能,更加深了酒店会议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由于在会议策划中人们总在追求新奇,因而特色的会议场所、新型会议场所总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就拿邮轮会议来说,在美国,邮轮会议占整个会议市场份额的2—4%,而且年增长速度也很快。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举办的邮轮会议还很少,原因主要有:一,邮轮数量还很少。我国海滨城市附近的海域上只有几艘国际邮轮在航行;二是手续复杂。到国际邮轮上去,等于出国,就要办护照,很不方便;三是观念没有到位,政策又有限制。在我们国家,一般来说,开会就不能和“游”字(音)联系的太紧。不过,目前在我国长江上航行的几十艘邮(游)轮(江轮),基本条件很好,虽然和豪华的大型国际海轮不好相比,但是举办一些中小型的会议,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三)我国PCO的现状
从美国会议产业链运作模式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专业会议组织者(PCO)在会议产业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们对产业链其它各方均能施加自己的影响,是推动会议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的PCO力量还比较弱,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来源和背景的角度,把我国目前的PCO(或正在行使类似角色的机构)做以下简单分析:
1、公关型
公关业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公关公司和会议公司的工作内容有很多接近或相同的地方。因此,公关公司进入会议产业,并向PCO方向发展,是一种重要趋势。公关公司向会议公司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优质的客户资源。知名公关公司的客户主要是高端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购买力很强;
(2)良好的企业形象;
(3)规范的管理与运营模式;
(4)较好的专业人才队伍;
(5)一定的资金实力。
但是,由于PCO的运作模式与公关公司传统的运作模式有很大不同,公关公司要想成为有影响力的PCO,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
(1)缺乏构建会议服务链应有的足够的资源;
(2)客户资源需要由质向量进行转变。
2、旅游型
会议业在国外通常是被划归到旅游业当中的,旅游产业链与会议产业链的重叠程度很高,因此,旅游企业转化为专业的PCO,也是一种主要的趋势。旅游企业的优势主要有:
第一,资源优势。如酒店、分支机构、服务链体系;
第二,客户优势。规模较大的旅游企业一般都有一定量的高中端客户的积累。
旅游企业要成为品牌型的专业会议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问题;
第二,创建为高端会议客户提供的系统的服务流程和精细化的服务模式。
另外,其它可能向PCO方向发展的机构主要有:
第一,主办型,即主办会议的机构。
第二,承办型,即一些中小型的、与权威机构合作专门组织会议的公司。
第三,展览型,即业务上偏重于展览策划、服务的公司。
第四,酒店型。酒店也有办会议公司的,而且有的做得很好。
第五,会议组织者型。会议组织机构中也会分离出来一个机构,专门做会议服务,而且对外承接会议服务业务。
第六,DMC型。本来是某个区域的,希望能够在全国发展。
第七,网络预定型。像携程、艺龙等,它们向这方面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四)其它会议服务及相关机构
1、我国 DMC 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西方国家会议产业运作的情况来看,有着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议公司PCO,与具有区域优势的中小型会议公司DMC相结合,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是会议市场上十分成熟的运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PCO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但DMC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并非所有的会议都需要大型会议公司的参与,尤其是那些比较简单的、只需在当地订房并安排地面交通、旅游活动的会议。
我国的DMC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量多,但实力普遍不强,影响力不够;
(2)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流程欠专业和规范;
(3)全国性的品牌DMC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2、我国会议产业中的其它相关机构
(1)社团组织。目前,我国会议相关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只有商务部下属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其它与会议产业链各方相关的社团组织尚有待于健全。
(2)与会议产业及会议运营相关的媒体、研究、咨询机构以及教育体系、培训体系、认证制度等,都有待于加强。
第三部分 我国会议公司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模式探讨
一、我国会议公司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是一个会议大国,而且会议总量和参会人数总量都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根据“2008中国会议酒店市场调查”,受访的235家酒店2007年共接待会议113740个,平均每家接待会议484个。按此估算,我国三星级以上酒店,每年接待会议的总量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很多行业、领域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对空白且充满商机的领域已经不多了,但会议产业是个例外。
我国的会议市场与美国的会议市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国国内的地域面积和市场都很大。因此,从会议产业特点的角度来看,美国会议产业与会议公司成功的运营模式对中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或者说,我们从美国会议产业的现状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我国会议产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从我国会议产业运作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我国会议产业链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很严重,致使我国会议市场中的很多交易都是在较低的层面上进行的,交易成本很高,浪费也很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在我国的会议市场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与美国会议市场相比,我国的社团会议、专业会议存在的差距最大,因而发展潜力也最大。
我国会议公司的发展机遇就存在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当中。
二、我国会议公司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如何在会议组织者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由于多年来我国会议公司一直比较弱小,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算很好。因此,会议公司要想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首先要解决自身的形象问题;
挑战二:如何构建全国性的会议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会议服务联合体。由于我国的不同类型的会议公司基本上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因此,要发展会议产业,必要的资源整合是当务之急;
挑战三:如何进行规范化的经营以及为客户提供规范化的服务;
挑战四:如何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便为会议组织机构提供深入的、系统的、超值的咨询和服务;
挑战五:如何加快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升会议管理、咨询、运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我会议公司发展的模式探讨
要推动我国会议产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会议公司找到理想的、有生命力的发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美国会议产业和会议公司的运作状况,与我国会议产业的现状相结合,提出以下的一些发展思路,供有关方面作参考。
(1)综合型
会议管理、会场选择及会议执行。
(2)会议管理与咨询型
提供高端的会议管理、咨询,同时进行会议运作。
(3)会场选择型
侧重于为会议组织者提供会场选择解决方案。
(4)服务对象侧重型
由于社团会议与企业会议有较大差异,因而在业务发展方面有所侧重。如,与行业协会合作,创建我国大型会议和专业会议品牌等。
(5)会议类型侧重型
如国际会议、大型会议(convention)、企业公关与营销会议、企业奖励会议与活动、培训会议等。
(6)主办型
独立主办某一个或某一些类型的会议,创建自己的会议品牌。
(7)区域型(DMC)
放弃全国性市场的竞争,创建区域会议服务品牌。
(8)技术型
以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等为突破口,为会议组织者提供专业的会议服务。
(9)专业协作型
不参与全面的会议市场竞争,只为会议组织者、PCO、DMC等,提供专业的技术、设备、服务等协作。
(10)会议加展览型
选择一个或几个领域、行业,从会议和展览两个方面同时发展。运营模式:既可以自己主办,也可以充当PCO。
关于会议公司的发展模式,有一点需要特别谈一谈。
我国会议公司有一种运作模式,就是专门承办会议,这一类公司北京有很多,它们与某个行业协会或者政府机构合作,充当这些机构内部的“会议部”的角色,是“隐形会议组织者”。这种运作模式在美国是没有或很少有的,它是我国在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产物。这种模式的基础是,有人握有权威机构的牌子,又缺乏会议运作的力量,同时又有人需要这个牌子,愿意填补这个空缺,因此,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这反映了我国的一些会议组织机构和中小型会议公司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处的窘境。会议公司的这种生存方式究竟有多大的生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