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观点:中国国际会议发展情况简述

分享

通常所说的“国际会议”包括三种类型,一个是国际政府间的会议,比如“G20峰会”、“上合峰会”等;第二种是指有国际协会类机构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比如“世界数学大会”、“世界体育大会”等;第三种是国际性企业举办的全球性会议及活动,比如“微软全球大会”、“AMD全球会议”等。一般而言,狭义的“国际会议”主要是指第二类,即国际性行业会议和学术会议。根据国际会议权威组织国际会议协会(ICCA)对于“国际会议”概念的界定,一个典型的“国际会议”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在三个以上国家巡回举办过;二是会议规模超过50人;三是定期举办(不包括一次性会议)。根据ICCA的定义,目前有超过12000个国际会议在全球各个国家巡回,而且这个数量仍在不断增长之中。ICAA每年发布的国际会议全球国家与城市排名,所依据的就是这个标准。

国际会议实际上就是国际协会的年会,也是该组织为会员提供服务的一种主要手段。作为年会,国际会议都是定期举行的,具体是一年一届还是两年或更多,不同行业组织有不同的规定,但一年一届的情况占绝大多数。至于举办地点,一般都是在全球各国或地区巡回。申办程序是,先有所在国家、城市的会员提出申请,如果初选通过,还需要参加竞标,最后由该协会的领导层(比如董事会等)根据竞标情况决定谁是获胜者。国际会议一般需要提前两三年甚至更多年份提出申请。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会议起步比较晚,虽然中国科协在改革开放之后就开始着手国际会议引进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中国国际会议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还是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之后的事情。与此同时,国内各界对于国际会议的认知也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国际会议”范围要广得多:一个是国际政府间的会议,包括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在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国际协会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国际企业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及活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及社会团体、科研与教育机构举办的具有一定国际性质的会议及活动,等等。实际上,对于“国际会议”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于某个会议是否叫“国际”、“全球”,只不过是不同办会主体的诉求有所不同而已。我国外交部、外办系统对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有着自己的要求,那是出于国家层面的需要而做出的规定,与市场上举办的绝大多数会议关系不大。就北京而言,北京市统计局已经连续十多年对于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进行统计,这个数字要比ICCA统计的数据大很多——近几年都保持在5000个左右。统计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会议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与文化教育繁荣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必然会引起更多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协会、国际企业等的关注,它们也一定会设法与中国相对应的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举办相关的国际会议及活动。这个大的发展趋势是没有问题的。

从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看,2017年中国共举办符合ICCA标准的国际会议376个(2018年5月数据,这个数据后续很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会议总量比2016年的410个(后续的修改数据为465个)减少了44个。其中有两个趋势比较明显,一个是中国国际会议总量增长的趋势。虽然2017年度中国国际会议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从总的趋势分析,近十几年来,中国国际会议的数量还是呈不断上升状态的;第二是北京和上海之外的“第二阵梯队”正在形成。这与中国城市近些年在国际会议目的地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更多中国城市得到国际协会认可,更多中国城市成为受欢迎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附表:2001-2017中国国际会议变化情况

1.png

为什么我国国际会议的数量会有波动呢?综合分析,一个国家和城市国际会议数量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教育等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其综合影响力、会议目的地的竞争力以及业界相关方的努力程度等有关。总体来看,中国国际会议占全球国际会议总量的比例过低,只有不足3%,这与中国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导致中国国际会议数量较低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在全球各类协会组织中处于劣势地位。国际会议是国际协会类组织的年会,年会在哪里举办,与该协会领导层及会员的来源国家有直接关系。在这方面,我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全球知名国际协会类组织的总部几乎都不在中国,在会员方面我国的优势也不大。这个很好理解,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社会经济、科研与教育等发展起步比较晚,除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电子商务、高铁等极少数领域之外,全球主要行业及专业领域协会组织的主导权大多数都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虽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中国专家在很多国际行业组织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中国会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国际协会领域的框架格局很难在短期内有大的改观。

二是我国国内在国际会议申办方面还存在政策、协调、工作方式等问题。首先是协会管理模式。国际会议落地中国首先需要国内相关协会或学术团体提出申请,这是第一步。由于协会管理模式、国际会议申报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协会类组织在国际会议申办方面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其次是城市的资金支持方式等。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中国城市都愿意为国际会议落地提供一些经费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国际会议申办特点方面的原因,多数城市资金支持的方式很难解决国际会议落地的痛点——前期申办经费问题。由于申办的是几年之后的国际会议,眼下的账目很难与财政资金管理模式相对应。再说,申办的事情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了更不好办;第三是中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问题。很多中国城市虽然在国内很有名气,可在国际上知名度并不是很高。

三是中国城市与国际知名城市在国际会议方面的竞争优势还需要再提升。这些年,中国城市建设了很多先进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国际品牌酒店,这很有必要,但只靠这些基本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有些人认为给钱就行。这种想法当然也是片面的。国际会议到中国来,希望得到更多资金补贴——一方面是因为协会类机构的经费一般都不是很充足,另一方面是中国主要城市的场馆租金、酒店住宿及餐饮费用等都比较高。但大多数国际会议组织者考虑的不止这些,他们更希望让与会者有更大收获。那么,除了资金之外,国内相关的行业组织、城市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会议公司、场馆等,还应该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更多内容请参考CMIC2018《2018-2019中国国际会议发展研究报告》。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