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一个大浪潮,对于会展行业而言亦是新机遇。
与业内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会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仍是一个不太熟的“新东西”。
数字会展需要破阵之法,更需要破局者,特别是会展行业的60后老兵们,依然也要向阳而生,迭代迎新!
于是,我们总结了三个角度,从多方面出发,讨论了一些问题,和大家做做分享。
1.主办方该怎么做数字化?
大家都想做数字化,做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究竟该怎么搞,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之前在会展ben就写过对应的文章@中小型展会必须做数字化,必须“参战”详细讲了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开展数字化,这里我们具体以会展产业大会前辈的几个问题为例,再展开聊聊。
Q1:会展主办方,有必要自研数字化系统吗?还是选择其他的数字化方案,利弊是什么?
选择1:自研数字化系统
自研数字化系统,需要专人专职组成研发团队,还需要考虑研发的时间成本,因为软件开发不是写完代码就完事了,它需要根据战略和实际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甚至重构,非互联网公司往往会低估这个代价。
选择2:定制数字化系统
除了自研,主办方也可以选择找服务商定制数字化系统,但往往服务商交付后便不再持续维护,一旦有新需求涉及代码的修改,就会面临多次付费,长期投入成本也很高。而且定制化的方式,服务商一般只要达成主办方的开发目标就完事了,系统局限于当前需求,无法助力展会的卓越发展。
选择3:SAAS化数字系统
采用SAAS化数字系统,相较于自研和定制化,性价比更高,而且SAAS化方式具备成熟的数字化团队会持续跟进协助后续维护,产品随着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很多会展业需求是可以共享的,这样主办方的试错成本也更低。
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实际上还是采购了数字化的智力咨询服务,弥补了自身数字能力不足的短板,并时刻享受技术更迭的红利。
所以,综合来看,除非你是大主办、不缺钱、不缺人,可以搞自研开发,不然SAAS化数字系统可能是更优选。
Q2:APP、小程序、网页版等官方平台,有什么区别,更建议选择哪个?
我们建议每个会展品牌都有自己长期运营的官方平台,具体选择方式可以按需而定。
1.关于APP
虽然APP看起来“仪式感”很强,他的开发成本也不低,且使用前提需要大家都有安装这个app,国外的用户已经习惯这样的方式,但目前国内来讲,大家更倾向于微信这类生态,APP的下载率并不高。
2.关于小程序小程序依赖于微信端,通过微信打开就能使用,国内微信的普及度很高,大家也习惯了这种方式简单轻便,但微信生态相对封闭,对外跳转并不友好,很多需求无法满足,如果项目涉及海外用户,外国友人的体验将更差。
3.web端
WEB网页,他更灵活地适配于多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快速扫码访问,通过技术既可以封装为APP,也可以封装为小程序,同时满足国内及国外用户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希望官方平台的适用性更强,则更建议您采用web网页端的方式。
Q3:关于数字会展系统的最终形态。
就目前而言,没有人可以定论数字会展的最终形态,基于项目不同、企业不同,选择方式也有不同,但我们认为最终的方向应该是统一的,通过软件提供服务,通过服务使用形成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借助技术手段创造价值。
2.主办方该如何用好数据?
Q1:影响会展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是什么?跟数据的关系大吗?
一个企业或者行业走向数字化,它的本质是变革,是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生产模式、决策模式的创新变革,这与管理者的认知与决策相关。
而大数据只是数字化中的一环,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数字工具帮助主办方解决流程问题, 在使用数字工具的过程中,数据其实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收集,但是只有数据素材,没有对应的数字化运营方式,那么价值是发挥不出来的,目前我们正在通过活动专属模型,生成用户精准画像、潜客名单等方式为招观招展赋能就是一个很贴合实际的方向。
Q2:主办方该如何增强对数据的沉淀和利用?
数据沉淀是一个过程,而数据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有多少。所以这需要主办方,从运营的短期视角转变为长期主义。
其次服务方式和角色定位的转变。主办方们应该从单纯的线下搭建、流程管理,转变为双线运营;从重视仪式流程,转变为真正的为展商和观众解决问题的服务者。
最后是增加数字化触点即丰富数据来源。从营销宣传,到报名参展参会,到参会过程,到会后跟踪,全流程各个环节的数据都应该尽可能被收集。这一方面是数字化工具要提供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运营手段要跟得上,如何尽可能多的让用户在系统中留下信息和痕迹;另外,我们还建议统一数字会展中台,将分散的第三方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和管理。
Q3:现在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数字会展主要是主办方在做?
这主要还是大家的关注点不同,先说承办方,他们选择数字化更愿意为效率买单,由于国内人力资源多,许多供应商也会选择通过堆人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过于依赖密集劳动力解决问题,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成本压力也将放大,所以我们相信更多的承办方也会逐步考虑使用数字化工具来降本增效。
而对于主办方来说,主办方是展会的“主人”,想要让“来宾”满意,就必须做好服务,也更愿意为用户体验、最终效果买单。比如在嘉宾接待这件事上,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嘉宾参会体验更佳对展会更满意,主办方也更愿意付费。
而且,选择数字化的方式办展办会,除了提升参会者体验和展会效果,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的形式能更好地收集各类数据,未来有望通过数据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主办方的组织和服务能力。
3.六零后还能跟上数字化吗?
关于60后群体能否适应数字化进程,这本质上是一个认知问题,与年龄无关。不少年轻人同样面临许多知识盲区,而众多成功企业家,不论年龄大小却依然能与时代同步。
借用前些年马云关于“商机”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四个阶段。
这是马云在某场大会上对很多企业所讲的传统企业看待互联网的方式,很多人最早的体现是看不见,因为你根本不在这个领域,甚至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好看的,所以视而不见,而真正等互联网火爆的时候,你已经“看不懂”“来不及”了。
这句论断同样适用于会展业,如果你不去接触数字化,从业者不去重视那肯定是搞不懂的,如果你愿意去接触,并愿意在工作中实践,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市场是优胜劣汰的,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但是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就等同于选择了劣势一方,终将被市场中独具优势的新生代所淘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