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莹:北京奥运遗产带给场馆运行设计哪些启示?

分享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于2月4日开幕。目前,北京冬奥场馆功能设计已通过各专项运动国际组织验收。创造丰厚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具体行动。1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发布,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七个单册。其中,“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在报告中赫然出现。

“奥运遗产”概念源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其后不乏奥运会使举办地受益的例子。比如,工业没落的英国伦敦东区在伦敦奥运会后华丽转身,俄罗斯国际奥林匹克大学在索契冬奥会后设立等。

里程碑式的转折发生于2014年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这一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的一揽子改革计划提出,申办奥运的过程应“关注可持续性和遗产”,国际奥委会应在举办城市和其他机构的支持下,长期评估和监测对奥运遗产的利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2017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就在总体策划部单独设立了遗产处。此后,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成立,遗产战略计划发布,第一份遗产报告发布……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始终贯穿遗产理念和实践。

在笔者看来,奥运场馆的运行设计为会展场馆树立了一个标杆。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首次提出运行设计概念。相关统计显示,这一届夏季奥运会为美国乔治亚州带来51亿美元经济效益,是奥运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案例。这一届奥运会也因此被称为有史以来商业味道最浓的奥运会。在商业动力驱使下,奥运场馆运行设计应运而生,通过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强、沟通管理等,尽可能解决商业、竞技和设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运行设计是建筑设计师针对建筑或环境的特定要求,以活动发生地点的建筑或场地设计及现状条件为基础,对活动运行期间的空间分配、人行和车辆流线及运行所需的临时设施进行的妥善安排和布置。空间布局、功能配套、设备设施、车/人员流线均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前提。

从2022年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来看运行设计,更能体现其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指出:无论是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都要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使用,结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

笔者认为,运行设计不应仅贯穿在奥运场馆,会展场馆更应当重视运行设计并将其贯穿始终。严格来讲,运行设计是一种项目管理工具,运行设计只有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同步完成,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设计落项、设计失误出现,最大限度发挥会展场馆的使用功能。

一方面,运行设计是基于“运行”的设计,其核心是服务。在现有场地和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运行设计尽可能寻找和创造条件,为运行团队在成本、需求、设施和资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帮助运行团队实现其使用和管理意图。目前,场馆设计以争夺“鲁班奖”等奖项为荣、忽视会展场馆专业适用性的情况比比皆是。事实上,设计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其“胎里带”的缺陷是后天无法弥补的。

另一方面,运行设计是基于社会发展的设计,既要为运行团队服务,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科技力量融入奥运场馆的智慧运行中,核酸检测二维码识别、智慧安全出入管理、情绪识别、无接触安检、多维度观赛体验、云端互联观众互动体验、地磁导航等科创项目落地应用。换句话说,目前在建或者新建成展览场馆亟须将绿色建筑提上议案。否则,很有可能未来难以投入运营。

从关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到关注会展场馆运行设计,是2022北京冬奥会给笔者的启示。藉此希望给更多场馆建设以更多思考,助其形成具有可行性的运行设计。

作者:刘海莹 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中国贸易报

意见反馈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您联系!

邮箱
手机
提交
返回 顶部
意见 反馈
关注会链接
一个全新的会议资源采购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