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这样的说法,懂业务的不懂IT,懂IT的不理解业务。
经常有这样的误解:科学就是技术,技术就是科学,所以有科技之说。
经常有这样的鸿沟: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话说不到一起。
今天,斗胆分析探讨一下上面这些问题的根源。
首先:回答科学和技术
不错,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合称,但科学并不等于技术,技术也未必是科学的。技术,并不一定是机器和电脑,技术可以是方法、理念、管理手段。
Science is Universal.
Technology is Local.
科学是Universal的普适性的普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技术是具有情景化的、Local的、默会的知识、因地制宜的运作模式。
因此,技术不是IT企业独有,任何企业均有,凡是组织机构、个体从业者都掌握技术。技术是可以分类的,在工业领域有OT(运营技术)、IT(信息技术)、CT(通讯技术),也有合称为ICT的信息通讯技术。随着大数据崛起,又诞生了AT(分析技术)、DT(数据技术)等技术种类。
什么是OT,什么是IT?
OT就是运营技术,英文是Operational Technology,Operation,顾名思义就是操作、运营、执行的技术。在制造业,OT表现为操作一台设备、运行一条生产线、运营一家工厂等等。OT的核心是将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他人(包括机器)能理解的一种可执行的知识体系。
所以,OT与业务、与流程、与商业模式、与场景有关,通过理念、方法、数据、知识、情报、秘籍、技能管理和运营企业的设施、设备、物资、人员,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服务客户。因此,OT从任何企业诞生的那天就有,只不过程度有高低。
IT就是信息技术,英文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搜集、管理、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IT技术的标志是PC和互联网的出现,因此IT概念比OT年轻。但随着PC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IT技术改变了整个世界,IT走出了冷冰冰的实验室和五百强企业,成为老百姓家庭生活的日常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而深化,IT有了外延不断深化的趋势,广义的IT还包括ICT, 甚至也将AT(分析技术)、DT(数字技术)等融合进来了。
也正是因为IT比OT年轻,在IT概念出来之前,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OT技术,因为这就是Know-How,处于主导性位置。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大规模协作(mass collaboration),还是现代管理之中产生的即时生产(JIT)、看板管理(KBM),柔性制造系统(FMS)等都是OT理念和方法。
过去的工厂、企业只关心OT,没有人知道IT。随着IT一骑绝尘、后来居上,现在的工厂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即IT占有主导力量,或OT和IT难以融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懂IT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懂IT,就是OT和IT的窘境。
如果说IT更具有科学性,那么OT更具有技术性。但,本质上IT是服务OT的,且IT必须与OT融合。因为OT是企业的精气神,其企业文化、客户关系、组织结构的融合。因此,OT与企业的业务和客户有关。
为什么IT必须与OT融合?因为,只有融合,IT才能发挥效能,才能服务业务。因为IT必须是任何企业物理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映射,无论是初级的电算化的还是高级的信息化,抑或是更高级的数字化、智能化均是如此,毫无例外。如果IT不能映射、捕获、处理、分析企业真实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环境、处理方式、行为喜欢,那就无法适应企业运营和管理,说的直白点就是IT不好用。所以IT本质上就是OT的映射和融合。
那么,为什么OT必须拥抱IT?因为,只有OT拥抱了IT,OT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被放大,才能避免我们为什么那么勤劳但不富有的窘境。
如果说OT解决的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温饱,是精气神,那么IT解决的是发展、是新的视野、新的工具。为什么有OT无IT会变得勤劳而不富有呢?举个例子:如果姚明生活在古代的一个城市,姚明打一场球获得报酬最多几百上千而已,每年最多打50-100场球,收入是有限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直播经济放大了一个人的效能,能够逃脱时空地心引力,实现24小时的商业模式,姚明可以躺着都能赚钱,年收入能够达到亿级规模,实现4-5个数量级的跨越。如果是传统时代的姚明是靠OT赚钱,那么今天的姚明就是OT+移动信息技术+粉丝经济的结合、融合赚钱。
在制造业,IT和OT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让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工厂。
再回到本文的标题。在会展领域,是否也有OT和IT之分?
回答是必然的。那么,什么是会展企业、MICE企业的OT?以策划组织一个会议而言,其策划、组织、招商、运营模式,项目管理方法、技能都是OT。比如《一个会议项目的超级项目管理流程》,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OT的总结,有了这个总结,会议策划运营的流程,即OT技术就可以在组织之间流动。
有的企业,根据这篇文章开发了一套管理信息系统,把这个OT变成一套系统,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而不是把OT分散到每一个个体的大脑之中。如果再进一步,开发的系统根据不同的会议类型,智能推送不同的信息化的模板,预算单,管理表单,报价建议,收益管理,那就是具备了很高的智能化。
那么,为什么在会展领域往往重视OT而忽视了IT呢,因为会展业务对人的要求极其高,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人来运营,结果是千差万别的;另外,也说明服务行业的信息化难度高于制造业。我曾经也写过另一篇文章,论述了MICE企业的知识这篇文章是《浅谈MICE企业的知识管理》。
很多会展企业和MICE企业的OA系统,现在不叫OA(办公自动化),叫做BPM(即业务流程管理),从OA到BPM,就是OT和IT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但是BPM的融合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何兼容合格业务板块的共性和差异性?如何整合各个分散的系统,破除烟囱小样?在会展企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计划以来,SaaS这一概念借助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大潮红遍全国。SaaS全称是Software as a Service,翻译为中文,在互联网界一般叫做“软件即服务”。
但是我不大同意这种翻译,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软件作为一种服务”,这里的as就是“当作、作为”的意思,因为这里并没有直接用“is”。软件本身只能是产品不能算是服务,为什么可以作为一种服务呢?
因为SaaS软件不是机械化的把企业的纸质表单变成电算化的表单,SaaS的核心是整合、融合了企业的运营流程、业务体系、客户洞察、业务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自动化,是企业开展业务运营的知识体系,所以SaaS才可以作为一种服务,否则只能是一种初级工具,一种初级产品。
成功的SaaS产品,SaaS服务一定是OT和IT结合的,因此IT人必须懂业务。会展人必须拥抱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扩展企业的外延和边界,放大企业的价值。不然李子柒依然还是那个在山区的小女孩,无人所知,默然一生。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