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MICE-Link杂志总编辑 | 王青道
关于会议心理学,我们会议从业者没有必要把它当作一门高深的学问来研究,它实际上就是一套思路与做法,目的是让人们喜欢开会,让人们在开会期间心情愉悦,使会议的价值在相对轻松的条件下实现。
会 议
是一种有目的的群体交流活动,交流效果的好坏与参与者的心情有很大关系。随着体验型会议时代的来临,会议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对于会议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一个会议要想实现参与各方价值的最大化,会议策划人从一开始就要将参与者的心理感受作为考量的重要因素,并最大限度地将其融进会议的相关要素与环节当中。
会议心理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会议的大众心理,二是会议的场景心理。
会议的大众心理比较简单,比如人们都喜欢时尚的、快乐的、好玩儿的东西,参会者肯定也不例外;人们都喜欢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新鲜的地方,在这些地区的度假村、会议中心、特色场所开会,参会者也会心旷神怡;人们都喜欢旅游、休闲、娱乐、美食、体育、健身、文化、艺术、养生等,会议组织方与参会者也很愿意把这些东西与会议结合起来,让会议以及会议的过程变得生动而有趣。
什么是会议的场景心理呢?就是在不同的场景当中,人们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会议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会议策划人可以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营造,将参会群体的心理调整到组织方希望达到的那种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议的目标。比如,企业年会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凝聚力并激励斗志,那么在视觉设计上使用代表热情、自信、开朗的红色、橙色等,参会者的情绪更容易被调动;舞台的设计与布置要时尚而温馨;内容相关的要素,包括视频策划与制作、主持人及其主持词、发言人及其发言内容等,要体现以情动人、以美好的前景激励人等主题思想。与此相同,培训会、讨论会、观点分享会等,最好在优雅、安静的场景里进行;对于洽谈会、交流会、社交活动等,宽敞、明亮、相对安静的高档次环境比较适合,心情愉快,大脑活跃,交流就会比较顺畅。
在会议策划、运营管理与服务当中,对参与者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和环节是多方面的,比如:
互联网与计算机智能的发展,把很多原本枯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而有趣,把原本只能单向发布的信息变得实时互动起来,所有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感,增加参与者在整个会议过程中的愉悦度。相反,如果参与者感觉麻烦、枯燥,他就会感觉不舒服,甚至烦躁不安,会议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面对参会者,会议策划人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作相关的问题——会议是工作的组成部分,参会者是单位派出的代表,他们需要完成单位交代的使命;二是个人相关的问题——即个人的生活与娱乐、健身等。把这两个问题对立起来,或者重此轻彼,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同时都处理好了,人们的心情才会真正放松下来,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到会议当中,与组织方一起实现会议的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会议与娱乐等元素的结合,不只是安排一次旅游、举办一场演出活动那么简单,要设法把娱乐相关元素渗透到内容与形式的诸多环节当中;
大家对于一个会议的评价怎样,跟主持人、演讲人的风格、内容、表现方式等有很大关系。没有人喜欢“装”的人,也没有人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相反,认真准备且诙谐幽默、不断地与听者互动的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
人民大会堂式的高高在上的主席台,将台上与台下的人分成了两个天地,参会者在这种场景下很难说出自己的心声。换一个角度,不要主席台,去掉桌椅,缩短参会者与主持人、发言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参与者的心理障碍就容易被打破,交流与分享也就会更加透彻;
投影仪一定要有足够的流明度,否则会议的体验感就会变差;嗡嗡作响的劣质麦克风与音响设备,会让发言人和听者感觉不好;前后部的灯光最好能调节,除了培训会议需要做记录之外,多数会议都不需要十分强烈的光线;温度一定要适合,冻得够呛或者满身冒汗,都不是恰当的选择;
宽敞明亮的休息区、茶歇区是会议参与者调节身心的重要场所,如果空气新鲜、风景如画就更棒了。有的会议还会在茶歇期间搞一些小型的健身活动,让参会者在久坐之后活动一下胳膊和腰腿,他们再回到会场之后的精神状态一定比什么都不做强很多。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