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道观点:酒香与巷子的深浅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千年老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营销家和传播家嘲讽的对象,吓得没几个人再敢轻易用这句话来为自己鼓劲了。不过,风水轮流转,从现今的势头看,这句老话又开始吃香了——只要你的“酒”做的足够“香”,即使被放在了一个拐了十八道弯儿的巷子里,也挡不住粉丝们不辞劳苦,寻香而去,然后陶醉其中。
最近“一条”中播出的视频,尤其是收看率达到数十万以上的,大多都有点“深巷里”“香酒”的味道——要么是建设在深山村落里一个民宿,乡村仓库的一个图书馆,废弃院落的一个茶室;要么是没有门面房的生铁茶器作坊,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位置可能不太好找,但用户都排着队。
由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致商业文化,在我们国家还是有着一定根基的,否则就不会有张之洞循着美酒的香味,穿过七家酒铺,走到巷子的深处,到了最香的第八家,灌上几杯,然后感慨“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这样的典故。当然,后来就断了,再后来就是改革开放,心也轻,气也躁,直到今天才有部分人真正沉下心来,开始琢磨把“酒”整的更“香”这样的事情。
与日本工匠文化所成就的一间一间的百年老店、千年老店不同的是,我们国家目前真正居于“巷子深处”的“香酒”不是很多,那么,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再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这个再造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酒”以及“酒”在“香”到什么程度才敢放到巷子的深处。
先说第一个问题:应该放到“巷子深处”的,为什么是“酒”而不是“面条”。这里面就牵涉到价值和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有必要放到“巷子深处”,再或者说,只有那些做得好而且值得大费周折去得到的东西,才有这种必要性。这些东西可能是什么呢?一定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因为购买这些东西的基本条件是,既要便宜,又要方便,因为没人愿意每天都跋涉到“巷子深处”去买二斤面条。剩下的就是跟生存关系不大的东西——构建品质生活的需要。
再说第二个问题:“酒”做到什么火候,才适合放到“巷子深处”。敢于把“酒”放在“巷子深处”所显露出的自信,其根基在于品质的极致化。至于为什么要把“香酒”放在“巷子深处”而不是街面上,恐怕与消费心理有关:既然是“品酒”,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心情和环境,而这种场景的营造最好选择在闹市之外的地方。
最后说说“酒香”飘散的问题。“酒香”之所以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是会“飘香”的。“酒”说到底就是一种产品,其目的是要被卖出去,所以不让人知道是不行的。好“酒”自然会“飘香”,即所谓“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凯文•凯利语)——这一点在自媒体时代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过,西方人喊了几百年的“Location,location and location!”(位置,位置,还是位置)的商业信条同样没有作废,因为这里讲的是便利,而“酒香”讲的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