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我完成了2020年的第一场展会。如果可以贴表情符号,这里应该是一个捂脸哭的小人儿。真的不容易!
第114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暨智慧生活博览会,最终呈现18万平米的展览面积,9万人次专业观众,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热力袭人。团队用“颠覆传统,凝聚信心”,完美总结了这届展会。
最后一天,团队特地拍了张戴口罩的“纪念版”团队大合影。那个瞬间,百感交集!
六月中,北京疫情反复,多地的会展政策都受到影响。对于展会能否顺利举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团队集体讨论,很快决定全员马上接受核酸检测,提前一个月到上海备战。几位此前已经开始出差的销售同事,直接转战上海,整整两个月没回过北京。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在疫情之下,客户如此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虽然没办法控制疫情突发事件,但一定要将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极致:无论是现场的防控安全还是专业观众的邀请。那么即使最终展会因为疫情依然无法如期举行,至少可以问心无愧!
由于疫情的反复,招展和招商工作的节奏几次被打断。很多参展客户也提出了质疑,现在办展是否安全?效果会好吗?种种顾虑,层层担忧,筹备工作的进展一波三折。而几千位展商和上万观众的服务工作,一浪又一浪的扑来,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内网头像凌晨三点还在闪烁,大家偶尔互相问一句“还在啊”,“还在”,然后继续奋战!
最终,满载而归的客户们,用他们的笑脸让一切辛劳化为最大的喜悦!
在回程的火车上,静静思考疫后办展的心得。
大展大平台,首要保持规模效应。大平台的资源聚拢效应会发挥作用。主办方要做的事情是把握主题,确保龙头企业的参与,不断引进首发新品、新模式、新类别,确保展会的新陈代谢,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企业都在谋求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希望快人一步抓住商机而不是成为被拍在岸上的前浪。这种心态之下,行业的龙头大展具有绝佳的机会去聚拢行业,甚至有更大的机会促成交易和合作。我们的七月上海展,观众人次远超上届,说明来的都是“铁粉”,每天都来展会,认认真真走遍所有展馆,采购,洽谈,交流和学习。
如果展会本身规模不大,那么就坚持品质,小而精,切忌小且杂。其实可以考虑完全从买家着手切入,开展工作。聚焦关键买家人群,精准服务,反向匹配准确的供应商成为展商。同时打造现场展商与专业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深度交流的场景。这样的展览同样能够用超出客户预期的体验和价值来赢得他们的心。
总之,如果能有10万流量,那么用好这10万流量去打造各种可能。如果没有10万流量,不用担心,1000个铁杆客户的影响力不输于10万流量。不要被疫情搅乱了心神,清楚自己的资源,放大自己的优势。
在电商购物如此方便的今天,女生们依然钟爱逛街购物,和闺蜜们在购物中心探索,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触摸一下,试穿一下。看看新引进的品牌,享受商场惬意舒适的环境氛围,不时遇到有兴趣的营销活动,试吃试玩,不知不觉间,就剁手血拼。
展览同样如此,无数的客商在疫情之后“跋山涉水”来到我们的展览,在更为严格的防疫和安全措施之外,如果不能用“颜值”带给他们震撼,不能在内容上带给他们惊喜,不能用专业细致的服务打动他们,不能用五感盛宴让他们整年难忘,我们被线上服务所取代也无话可说吧!
疫情过后,展会视觉设计服务和体验服务将更为重要,用科技应用提升精准服务将成为基本要求!
2020年,每一场展会背后都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即使因为疫情,有些展览项目暂时不能举办,这些项目也还在坚持探索,积蓄力量,尝试新的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服务产业。
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会展团队致敬!好团队,一定是打出来的。而客户的满意,将是我们咬牙打赢每一场硬仗的动力源泉。2020年,必将使我们更强大!
后记:这篇文章是我在7月26日回程的火车上敲出来的。现在是8月10日,我们已经安全度过了展后14天的防疫期,团队也开始为2021年的展会而忙碌。时间就是这样流逝,我们就是这样成长,一起继续加油!
文章来源:会展中国
作者:张岚 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