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或设想中的会展业“重启”并不顺遂,至少遇到一次“宕机”。
但“重启”之后行业的走向,比“重启”本身更重要。回看早期的某些“预言”“预判”,不乏主观武断臆想;其中自媒体和“网红”的嘈嘈切切,更将贻笑。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建立起的基本判断有三:
产业不振,会展不兴;
局部复苏不能带动全局;
会展行业已经改变。
笔者认为,核心逻辑是中国的发展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
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表达了高层对当前形势的判断: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诚然,会展产业链上的企业均属市场主体的宏观范畴,但会展业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是参展商(企业)。会展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是参展商和参展商的投入,无它。
会展业既然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就承担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现下,更应承担起新使命——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大格局中的市场经济主体;新发展格局之下,会展活动及题材的明确定位,是参展商参展决策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会展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链条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环节都密切相关。”(任兴洲——2020潭洲会展品牌战略发布会《国内外新形势和会展业的新使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参展商对于会展活动的需求——刚需:首先是产业(实业)启动的前提,其次是围绕新发展格局的题材,最后才是相关形式、手段。后二者,会展业责无旁贷;且影响其一。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的活跃度、市场资源配置、消费结构和消费引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与协同、创新驱动、新基建、区域经济布局和创新发展“突破口”……,都是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关口,进入“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新课题。可以肯定,疫情之前既有的会展题材肯定不能完全适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求,会展分类和细分亦然,会展形态亦然。而题材决定分类和形态及其它。
疫情以来,我们已经在会展形式、手段上“纠缠”已久,是时候尽快转向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会展题材研究和组织,从全面准确理解内涵,到把握需求,再到搭建平台。全面重启终有时日,而真正复苏和振兴的根本,是经济主体的需求,无论“微对巨,少对多”,还是“雨笠对烟蓑”,都得对上才行;否则就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亦或“耍流氓”。
正如有关人士指出:“会展平台具有综合性、专业性、行业性和复合性等特点,是人、物、技、信息数据等诸多要素集聚的独特载体,这使其在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的集成优化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承担新使命,产生新作为,成为行业、产业的市场和创新中心,这难道不是我们行业的终极追求吗!
只会锦上添花,还是能雪中送炭?
行业可能已经习惯沉浸于巨大市场和潜力的宏大叙事,习惯对标国际动辄大面积大体量大投入大制作,习惯感觉于振臂一呼百家响应,甚至几可传檄而定……当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重新收拾思路,潜心研究,探索应对举措。至少我们应该清楚看到,脱离了市场主体及其需求,妄谈奢谈什么“恢复性增长”、“报复性增长”,谈什么会展产业发展,都是缘木求鱼。
《三体》中有一句话:“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作者:李 益
北京逸格天骄国际展览公司副总经理
文章来源: 中经网会展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