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致会展(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斯特
作为一家MICE公司,信致会展使用AI比较早,从2022年开始就有限度的利用一些当时还不太成熟的AI模型如DALL-E来辅助包括设计参考、资料汇总等工作。2023年Chat GPT4.0爆火后,在新模型的加持和国内API的引导下,AI进入真正可以用的时代,我们开始大规模的使用AI来完成一些基础文案工作,并将其作为方案撰写时的资料参考来源。2024年,我们利用Midjourny、Stable Diffusion之类的绘画软件来生成更精准的平面及3D设计参考,以及Sora和即梦这样的AI视频软件,开始为客户生产一些动态海报和视频基础素材。2025年Deepseek横空出世后,它的深度思考和网页搜索功能更进一步的帮助了我们节约前期的工作时间。
低门槛不等于滥竽充数
AI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不同的困难产生,在前期大家都是尝试使用AI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精准提问”及“如何精准描述”。早期的AI严重依赖于Prompt(提示词),这点尤其是在MD、SD这样几乎完全靠英文提示的绘画软件中表现的尤为显著,要“训练”一个能熟练使用AI绘图软件的员工,需要大量的反复尝试、沟通及试错,才能让人与AI之间彼此更加契合,呈现出我们想要的结果。此外,早期AI大多数是闭源的,且数据库的时间较早,在文案应用的时效性上比较滞后,对中文的表达也有所欠缺,属于在“能用”和“好用”之间反复横跳,对一些MICE行业的专有词汇也需要“投喂”大量数据来训练AI,这些都导致在刚开始使用AI的时候门槛较高,部署面较窄。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包括KIMI、豆包、Deepseek、即梦等国内AI及开源AI开始进入了大范围的使用,我们又发现产生了一些“AI依赖”情况,即把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AI来做,甚至把一些AI产生的“答案”奉为圭臬,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因为截至目前,AI的“总结”能力是远远大于“创造”能力的,而创造能力则是工作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案是有脉络可循,但并不是做“八股文章”,我们不仅要使用AI,更要学会质疑AI和训练AI,否则经常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或车轱辘话来回说的结果,门槛低不意味着可以滥用,这点我觉得是在工作中部署AI需要特别注意的。
专注执行:AI提升四大效益
MICE业务归根到底,最后是要落在执行上的,这也就代表着我们是AI的使用者,而不是开发者,也因此,我们在AI上的效益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参考:AI的汇总和资料查询功能,可以为方案的背景分析、数据参考提供很大的助力。当然,在部署前期要养成多次求证的好习惯,确保模型得到正确的训练。
简化流程:AI的设计辅助与模版化制作,可以极大地简化各种会议活动所需的海报设计等流程。更重要的是,现在AI视频生成可以在关键词描述正确的前提下,快速生产处合适的视频基底,甚至包括配音和字幕,再导入到传统视频软件中进行简单调色及Logo和汉字叠加(汉字的体现依然是AI生成图片视频较难突破的难题)就可以快速产出如先导、预热之类的视频,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
节约时间与成本:这部分最佳的体现就是在会议纪要上,以往会议必备的速记和国际会议必备的同传现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AI代替,会议纪要和总结可以做到10分钟内快速发出,AI同传可以做到实时同步,且这两项技术的费用较以往的人工费用有很大节省,客户满意,我们也约了很大的时间与成本。
提高人效比:综上所述,AI的引入帮助我们较好的增强了人效比,让项目组人员可以更快响应客户的需求,更专注于需要传统人力操作的内容上。
在目前公司落地执行的活动中,客户能感受到的AI主要是在文案、会议小结和一些如生产数字形象,制作海报之类的设计方面。总的来说客户的反馈是比较正面的,但目前AI的商业产出大部分需要“二次加工”,这点不仅是客户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要求。作为使用者而不是开发者,希望未来的AI能够在图像及视频的中文字符上有所改善,同时对提示词的本土化能够有进一步的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AI的进阶使用和大分辨输出是需要一定费用和成本的,在未来更需要有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平衡。
正如之前所说,MICE行业是AI的使用者而不是开发者,因此使用的深度和广度是和技术的迭代紧密挂钩的。适当的部署AI,确实能够更好地响应客户的需求,更好地激发创意思维,帮助企业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未来,我们相信AI能够在流程、艺术产出、内容整理和宣传推广上为MICE行业提供更多助力。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