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
杭州就喜报捷传
两位“杭州会议大使”
在各自学术领域取得优异成果
1月10日,浙大化学系肖丰收教授参与研究的甲烷高效率转化为甲醇相关论文,被国际顶级杂志《科学》在线刊登!
同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刘旭教授团队凭借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左图肖丰收大使研究成果刊登《科学》,右图刘旭大使团队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肖丰收大使
从羊圈里找到灵感,以鸡蛋为设计模型
经过3年多的集中攻关,浙江大学肖丰收大使团队,构筑起了一系列“分子围栏”多相催化剂体系,在70℃的温和条件中将甲烷高效率转化为甲醇,转化率为17.3%,甲醇选择性达到92%,是当前的最高水平。
肖丰收团队从如何让锁住顽皮的双氧水角度出发开展研究。他们想到农村中的羊圈,通过围栏让羊群无法跑走。“何不试试在反应中也加一个围栏,圈住双氧水。”肖丰收说就是这么灵光一现的想法,他们就便着手实验,很快就成功了。
在分子筛晶体几百纳米的反应区,科研团队还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用肖丰收的话说,整个结构就像是一个鸡蛋:“金属催化剂是蛋黄,沸石分子筛是蛋清,分子围栏是蛋壳。”
在过去十多年的工作里,肖丰收一直致力于如何将“蛋黄”更高效、绿色地镶嵌到“蛋清”中。通过特殊工艺,科研人员将催化活性纳米颗粒嵌入沸石分子筛,就能让催化剂更加稳定,从而可以将效率发挥到最大。
肖丰收说:“我们实验室有3000个反应釜,我们以群狼战术,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做更多实验,快速找到有效路径。”
本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优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壳牌石油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资助。部分实验得到了山西大学杨恒权教授课题组的帮助。
“
《科学》杂志的匿名评审表示,
这项工作针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催化反应,
巧妙地设计了与反应步骤相匹配的“分子围栏”的催化剂。
”
刘旭大使
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
刘旭大使参与的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项目,针对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瓶颈,在超分辨的基础方法方面,提出移频超分辨的新方法,突破无标记、普适性标记无法实现超衍射极限成像的瓶颈;提出辐射微分技术,解决分辨率与信噪比不易兼得的难题。
这项技术实现了亚百纳米分辨率的信息获取,为脑神经、生命科学、纳米制药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项目申请并授权了一系列发明专利,发表了百余篇SCI论文,建立了我国自有超分辨技术体系。
◆ ◆ ◆ ◆ ◆
小贴士
“杭州会议大使”
——肖丰收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亚洲太平洋催化理事会(APCAT)秘书长
中国催化学会委员
中国分子筛学会委员
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 编委
催化学报编委
物理化学学报编委
I&EC Research副主编
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杭州会议大使”
——刘旭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光学学会秘书长
国际光学学会会员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再次祝贺两位“杭州会议大使”!
也期待越来越多相关会议
在杭州落地
相信在各位“杭州会议大使”的努力下
未来可期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