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基于自身数据库以及官方数据,对27个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开创性的进行定量分析。
指数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时代,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阶段。杭州与上海组成明显的数字商业指数前两名,分数领先较大,紧随其后的依次是苏州、南京、合肥、金华、温州、宁波、嘉兴、无锡,分列3至10位。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长三角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9月23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基于自身数据库以及官方数据,对上海、杭州、湖州、嘉兴、宁波、舟山、绍兴、金华、台州、温州、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镇江、常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27个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开创性的进行定量分析。
一方面,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数字治理等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方向天然契合,使得数字经济天然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技术普惠与制度创新,从电商带来的日常生活便利化开始,正自下而上地,逐步向促进市场一体化、分工有序化,服务和制度均质化、政府工作高效化过渡。
指数的多项数据均显示,在第三方支付接口等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数字民生等贴近民生的指数,是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中得分差异最小的。
长三角数字消费哪家强?
长三角“包邮区”,哪里的电商消费最高端?
答案是上海。
作为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商业指数,包括线上消费指数、品质消费指数、线上移动支付指数、线下移动支付指数、消费者数字化指数、消费者年轻指数等三级指标。
这些指数从消费数据层面,反映该地区整体的商业消费能力和商业消费结构,涵盖了数字商业消费的数量(整体商业消费金额)和质量(中高端线上消费占比),数字商业消费者的数量(线上消费者渗透率)和质量(年轻消费者占比),以及线上、线下的移动支付水平。
总分来看,得益于良好的线上支付习惯,和已经逐渐培养的品质消费习惯,杭州与上海组成明显的数字商业指数前两名,分数领先较大,紧随其后的依次是苏州、南京、合肥、金华、温州、宁波、嘉兴、无锡,分列3至10位。
尽管在总体指标上,浙江城市由于良好的线上消费习惯,总分领先的城市较多。
但在体现消费能力的品质消费指数上,上海、杭州、南京、舟山、无锡、常州、宁波、泰州、扬州和苏州位列前十,江苏城市似乎在线上高端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上略胜一筹。
在反应消费者年龄结构的消费者年轻指数上合肥居首,芜湖与滁州分列第3和第5位。
报告认为,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是人口结构。与已经进入城镇化后期的江浙沪三地不同,安徽仍处在农业人口加速向城市聚集的阶段,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等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的进入,叠加新零售业态正在二线城市发力下沉,共同使得合肥的线上消费“最年轻”。拥有大量外来学生人口的南京,力压长三角其他二线城市,同样体现了人口结构对这一指数结果的影响。
其次,电商等新零售业态,对于安徽众多城市而言,在中老年消费者中的普及率不及发达城市,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另外,不管是线上消费还是线下消费,杭州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都最高,从新零售开始的数字经济,正深刻的改变着这座“电商之都”的日常生活。
杭州数字经济遥遥领先
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数字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具备怎样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指数选取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商业、数字产业、数字政务、和数字民生服务5项二级指标、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办公等20项三级指标和超过40项四级指标,共同构建的这些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
从总体排名来看,杭州与上海以83分和74分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具备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排名3到10位的城市分别是苏州、南京、宁波、金华、合肥、嘉兴、温州和常州。这些城市在数字经济得分上各有千秋,例如金华在数字产业指数排名第一,南京在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第二,宁波则在数字政务领域排名第二。
在创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道路上,杭州已经领先其他城市一个身位。指数的5项二级指标中,杭州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商业、数字政务、数字民生4个指标都排名第一。
作为电商零售行业的中心城市,杭州以此为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从产业到生活,数字经济正在全面改造这座城市。
究其原因,作为全球6大创新高地之一,杭州形成了政策鼓励创新、平台助力创新、文化适于创新的良好创新氛围,在布局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等多个方面,都引领着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
此外,别的城市也各具亮点。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在指数总分排名第二。新零售带给上海与众不同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在数字商业、数字民生等领域都排名靠前,三级指标中的物流指数与品质消费指数都位列第一。
苏州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与交通出行支付指数均列第一,这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在工业方面数字化程度较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浙江金华区域贸易指数排第一,义乌小商品产业与电商的紧密结合,让这个城市拥有了全国数量最多的淘宝村,对其数字经济的带动功不可没。
数字化抹平民生服务领域差距
作为电商领域知名的“包邮区”,为满足电商自身发展需求而逐渐形成的物流、第三方支付等已经被广大用户接受和熟悉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正在抹平长三角区域内部的民生服务供给差距。
数字民生服务指数,包括数字交通健康指数、交通出行支付指数、教育服务指数、医疗服务指数、生活缴费指数等多个三级指标。
原本以窗口缴费模式为主的民生服务得以迅速线上化,开始为长三角区域居民所熟悉。
表现在指数上,尽管杭州、上海、温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依旧稳居前五,但排名靠前城市的指数得分,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明显小于其它指数,显示了整体良好的数字化和一体化进程。
在生活缴费指数方面,滁州、宣城、芜湖等安徽城市排名靠前,不仅显示了安徽在这一领域的数字化程度较高,也凸显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在民生领域的差异正在加速缩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作为数字民生服务指数的重要三级指标,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缴费四大生活服务的线上使用情况,由长三角四大中心城市沪杭苏宁分别占据其中一项指数的首位。
其中,高校林立、教育资源发达的南京成为教育服务指数第一名,这也是南京在20项三级指标中仅有的第一名地位。
在近期以“发挥数字经济竞争优势,深化创新名城建设”为主题举办的2019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南京市副市长杨学鹏指出:
作为全国科教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南京目前拥有53所高等院校、1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6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以及1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京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资源较优、但转化偏慢”,创新资源较优、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较为优越的禀赋条件。对优质资源挖掘滞后、利用不足,潜在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竞争力。
从2012年7月开始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市民卡“诊间结算”,拥有国内最早、最大规模的信息化智慧医疗便民应用的杭州,在医疗服务指数获得第一。
而苏州和上海则分别是交通出行支付指数和生活缴费指数的第一。
在生活缴费指数方面,滁州、宣城、芜湖等安徽城市排名靠前,不仅显示了安徽在这一领域的数字化程度较高,也凸显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在民生领域的差异正在加速缩小。
传统产业加速拥抱数字化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发端于电商、新零售业态,逐渐成熟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的经济业态,正在对商业、产业等区域经济重要领域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
数字产业指数,包括企业销售指数、区域贸易指数、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用来从企业数据层面,衡量该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状况。
与其他指数大多由上海、杭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居首不同,数字产业指数前三名分别是金华、嘉兴和杭州,前十有8个浙江城市。这些城市本身就有着发达的商品贸易,在与电商产业的紧密结合后,数字商业指数优势明显。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量化融合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数上,苏州、杭州、南京等地工业数字化发展领先。嘉兴、台州、湖州等地农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
区域贸易指数是数字产业指数下的三级指标,最能衡量一个城市电商等数字经济的贸易往来活跃程度。从指数结果来看,金华与温州位列前两名,且得分有较大优势。
根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
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的金华市,共有334个“淘宝村”,位居全国第一;温州则是324个,位居全国第二。
以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这些城市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共同作用下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
数字商业指数,包括线上消费指数、品质消费指数、线上移动支付指数、线下移动支付指数消费者数字化指数、消费者年轻指数等三级指标,从消费者数据层面反映该地区整体的数字商业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
得益于良好的线上支付习惯和已经逐渐培养的品质消费习惯,杭州与上海组成明显的数字商业指数第一梯队,分数领先较大。
民营经济发达、个人消费者消费能力更强的浙江城市,在数字商业指数领域拥有更好的基础,数字商业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五个都来自浙江。
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产业,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核心技术与长三角制造网络等既有优势,通过数据双向传导,将新零售、新制造通过智能骨干网进行全链接闭环,打造世界领先的服务制造业网络,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向智能化升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