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首届文安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8月26日至27日,以“生态、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9年首届文安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文安县鲁能领秀城隆重举行。
8月26日,2019年首届文安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二玲出席大会并讲话,县委书记陈玉亮、县长姚运涛、县委副书记王建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文奎及我县四套班子其他领导,廊坊市各县(市)区文广旅局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县直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中省市县媒体和企业代表应邀参加了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中共文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文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以“西有雄安、东有文安”为主线,以“一个中心、两个突出、八个体验”为核心思想,生态·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重点推介鲁能·领秀城,吴石槽村,苏桥古镇等各具特色、业态互补的观摩项目,以文旅大会为契机,深入实施文安文化旅游精品战略。
王建民代表县四大班子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县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此次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优美乡村环境,以文旅大会带动民生改善,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创城步伐,推动文安旅游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我县转型升级、生态修复和文化再造作出新贡献。
邵二玲在讲话中希望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县。
柳成林在推介中表示,作为雄安新区的后花园,我县正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继续优化生态环境,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真正把我县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独具魅力、功能完善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真诚地邀请全国各地宾朋来我县做客,关注文安旅游发展;真心地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到我县来投资,为加快我县旅游强县提供强大动力,携手谱写新时代文安腾飞的新篇章。
开幕式后,全体与会人员一同观赏了我县“古韵文安”文艺演出,整场演出分为《古韵文安》、《水韵文安》、《幸福文安》三个篇章,之后播放了红色电影!
8月27日,早晨安排全体嘉宾,从京津冀·鲁能领秀城出发,观摩了左各庄杆会、朱派西河大鼓、书法笔会、千人八卦掌、吴石槽村(文化墙、诗词文化街、晒秋献祖国、非遗文化大集、油葵大地艺术)、苏桥镇(飞叉、参观大清河民俗文化馆)等地。
左各庄杆会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现今有文字记载的证物就是今天左各庄镇保留下来的一棵大杆,杆的底部刻有“明永乐十三年”字样。杆会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主要器具是一个长10米的大竹杆,底粗25厘米,节粗20厘米,通体较为匀称,另配有鼓、大小钹、绳子、套子等。主要技术动作包括:金鸡独立、耍流星、单横棍、打挺(单双)、串子等十余种。与其他地区杆会不同的是,左各庄杆会主要使用活杆,可以随时随地立杆进行表演。从使用器具、演出内容上看,左各庄杆会均源自元明时期杂技杆会,尤其是使用活杆这一技巧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早已失传,但是在文安依旧传承着这项杂技。2008 年左各庄杆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和弦子书,到了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一代,西河大鼓逐渐成型,得到巨大发展。首传弟子朱化麟创作出朱派艺术,为西河大鼓做出贡献。朱派创始人朱化麟,艺名朱大官,是文安人。自幼师从马三峰学说大鼓书,颇有才华,早期即享有盛名。朱化鳞的成就,不仅在于始创了一个艺术流派,更在于他对西河大鼓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马氏塑其胚胎,朱氏雕楼彩绘,以成美器”之说。
文安文化底蕴浑厚,书画爱好者众多,其中也不乏有大成就者。书法名家,胡立民、李然、芦雁大师郑克明等,都是文安文化界的骄傲。
此次书画笔会所用的墨汁也是文安生产的“一寸金墨”。相传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任教文安县广陵书院之案头常备,乾隆皇帝四巡文安之钦御墨宝。
八卦掌为文安人董海川所创,是三大内家拳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挑战基尼斯纪录的2019名小学生来自文安县直5所小学(一、二、三、四小,日上小学),在由他们组成的巨型八卦阵内,气势磅礴的八卦掌虎虎生威。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组织公证人员进行了现场参与人员数量的清点,确定本次基尼斯挑战赛挑战成功!
副县长柳成林接受来自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的认证官郁志超的认证授牌。据了解,今年我县教体局将把八卦掌编排成初、中级两套课程,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广习练,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八卦掌这一经典拳法。
依据当地文化、风俗、地理条件打造油葵大地艺术、晒秋献祖国、诗词文化街、非遗大集等特色景点,展现新农村新风貌。
展现特色文安、品尝美食文安、宣讲红色文安、展演非遗文安、展示生态文安、游览洼淀文安、体验农耕文安、感受历史文安等八项体验,让您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文安。
别具一格的诗词街使吴石槽村充满个性化的文化氛围,为村民创造了优美的艺术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绽放着古诗文经典的魅力之光。
村民自发的把自家收获的粮食晾晒出来,经过精心设计,制成了精美的图案。
此次非遗大集还原了当时杂耍卖艺等热闹非凡的景象,让民众们近距离的领略我县非遗文化的魅力。
这是吴石槽村民自己种植的油葵,经过村民集思广益,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创造,我们感受到吴石槽村特色农耕文化、幸福文明生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创造。
苏桥古镇北靠大清河,南临文安洼,是重要的水陆码头。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汉朝时就形成了村落,现今苏桥古镇拥有狄家传统糕点、靳家熏鱼、飞叉镖局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带大家探寻文安非遗魅力。
第二届苏桥飞叉艺术节的现场。苏桥飞叉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地方传统杂技表演活动。飞叉是古代兵器之一,也用作古代宫廷中的娱乐、仪仗工具。后汉三国时期,一些武士练习耍叉、列队表演飞叉技艺,后来渐渐传入民间,成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杂技形式之一。清末民初,河北文安县苏桥镇的靳文斌承上启下, 将通背拳、太极誉、花叉三种技艺融为一体,创办了苏桥飞义会。
飞叉表演以花叉为主要道具,鼓、钹、打击乐为主要配器,最早表演内容为 《五鬼拿刘氏》,共136个动作;其基本技巧有:迎面花、手串儿、鲤鱼挺身、倒流水等。苏桥飞叉会与其他地区不同,表演有单、双叉之分,叉头有单、双叉头之分,可单人耍,也可双人、众人耍,一人耍双叉,两人耍三叉等。鼎盛时期曾有“天下飞叉出苏桥”之说。苏桥飞叉会已举办三届全国叉友会,并于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飞叉艺术节。
参观大清河民宿文化馆
九河下梢,北国江南。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安人依靠河流洼淀,创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辉煌灿烂的洼淀文化。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无不带有浓郁的洼淀特色。打渔、织网、编席、使船、特色物产、特色饮食、方言都与水息息相关。都是受到了大清河的长期教化。
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里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技能、饮食起居习惯也必然会随之变化。一些传统的工具、行当与时代渐行渐远,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有的也即将消逝。
这些旧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生活方式,多种多样的服务技巧和商贸形式,多数不再为当今所实用,但它们都曾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维护地方人群的生存,推动区域社会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变革经验、进步历程,对后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典藏与借鉴价值。
本届大会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以生态文明旅游为载体,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着力丰富和提升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着力实施旅游+高品质旅游管理和服务,着力打造优美乡村环境,以文旅大会带动民生改善,加快创城步伐,推动文安旅游实现创新发展。大会以“一中心,二个突出,八个体验”为核心思想,全面提升文安县文旅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围绕吴石槽示范村和苏桥古镇建设和打造。
文安县将文旅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做足“旅游+”文章,以吴石槽示范村为艺术文化载体的览游、以苏桥古镇为代表的文安特色非遗表演观赏,以赵王新河生态观光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近年来,文安县将建设文旅产业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建设雄安之东,幸福文安为统揽,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创休闲游、乡村游、旅游产品、提升空间交通、融汇全链条产业、构建全媒体营销、提升全服务配套,增强旅游发展新优势,向全域旅游前进。依托苏桥古镇、赵王新河水系、吴石槽示范村等一批高质量文旅项目,向休闲度假旅游、优质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全面转变,打造属于文安的品牌性洼淀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