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IT行业刮起了一阵996风波,连马爸爸也放话出来了。
说实话,互联网行业是一个竞争很大很激烈的行业,早九晚九每周六天的工作强度,导致了很多心理和社会焦虑症。
为什么IT行业有996问题,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因为现在的需求满足已经到了“秒级”,什么是秒级,客户等待不是立等可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超过3秒钟打不开链接就焦躁不安,再加上电商每逢过年过节就是各种凌晨秒杀购物的非理性繁荣导致,不仅对消费者也对IT从而有着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学家约翰·穆勒(詹姆士·穆勒的儿子)说过一句名言:所有已发明的机器是否已使人类每日的劳苦有所减轻,值得怀疑。机器提高了效率,但是人们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原以为到了4G就生活美满了。这不,又到了5G时代,速度是4G的20倍还不嫌够,那就进入了毫秒时代。
本质上,越来越忙越来越焦虑是因为产生欲望是零成本,但是实现欲望的过程和成本却是无比艰难的;更可怕的是,一旦欲望满足,又会零成本的诞生新的欲望。
我认为讨论996毫无意义,更没有必要上升到道德绑架的地步。加不加班是员工自己决定的,管理者最大的作用是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热情,而不是被数字掩盖,因为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会展行业,精益求精,臻于至善,是永无止境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这就需要选择优先级,每个人每天最高效的时间上午也就2小时,下午2小时。汽车发动机的能效也不过30%,人能超过50%就很厉害了,所以深度工作,找出每天的重点,每天只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更高效。
会展人不怕996,怕的是不知道决策人是谁
今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大对数时候的加班是需求的不明确而产生的重复返工,这样的加班就是毫无意义,没有找到Key person,连decision person是谁都不知道的做标书就是徒劳浪费2周的时间。就MICE行业的重要性而言,KnowWho > Know How > Know Why > Know What。当我们知道了这个顺序的时候,抓关键人物就迎刃而解,所以2B的业务,先上后下,先人后己,线外后内就是这个原因。搞错了方向,就是无谓的加班。
会展人不怕996,怕的是家人的不理解
工作、事业、家庭三者的关系很难三者兼得。很多会展人很热爱这个行业,也有激情,但是面对家人的埋怨和不理解,往往很纠结。每个会展人、活动人在起职业生涯之中都有持续下半夜回家的经历,持续数周甚至一个月,甚至3天只睡几个小时是常见的。面对常态的加班,我亲眼见过父亲到单位找儿子的,也见过丈夫到公司找老婆的,尽管多数情况下会展人也习惯了,但是家属不理解你为什么比总理还忙,天大的事情明天再干啊?每当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很尴尬。所以,我们不得不向支持和理解的家属们报以诚挚的感谢和歉意。
会展人不怕996,就怕甲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得不说,国内的甲方的专业水平差强人意,甚至连一份像样的RFP都写不清楚,但专业的甲方会有几十页,甚至是上百页的Manual\RFP,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难说究竟是甲方的专业更重要还是乙方的专业更重要,我觉得二者都重要,从需求端来说,甲方(需求端)水平更重要,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衡量价值,才能尊重价值。乙方的方案的专业性固然重要,但面对一个不知道要什么的甲方,乙方的悲剧在于,既不好意思反复追问(多问几个RFI又如何呢?),又不好意思让客户把需求说明后签字画押,这就导致不停跟在后面反复推到重来。
我的经验是:服务对象不同,但是共通性大于差异性。系统化的思维,梳理自己的理解,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深挖痛点和核心问题,评估自己的实力,找到决策者胜过无谓的加班。职业的会展人一定不是把同一件事情干了20年,而是20年的每一天都是新鲜可爱,能量满满的。
加班难以避免,我始终坚信一名职业会展人自己就能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加班、值得加班。我也坚信,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家庭的美好,我从不羡慕人人羡慕的马爸爸其实在家里或许是个不及格的爸爸。Well being说的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企业也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很好的wellbeing,帮助伙伴们找到成就感、归属感、荣耀感、责任感。
当工作意味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否则工作就是痛苦的更遑论加班呢。当我们感觉到痛苦,就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要改变了,问问自己,如果每天都是痛苦的,那就要考虑否换一个环境,或者是否改变自己,或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方法总是会有的。
每天最高效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4小时,抓紧时间学会深度工作吧。在满街都是六便士的时代,更要抬头看看那天上的月亮。再忙的会展人,要尽可能的回去陪陪父母、家人、孩子。一旦错过了播种的季节就会错过了丰收,有多重责任的会展人应该平衡好这个关系。
以上,谨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会展人包括会展人的领导、家人、客户、合作伙伴们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