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在举办第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有个机构,名叫“成都市会展办”。我对于“会展办”及其作用的认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那以后,我们与成都市会展办的交流就多起来了。很快,中国会议产业大会与成都市会展办合作举办的“会议产业交易会”就在成都举办了。如果说之前我对于成都市会展办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的话,那么这次合作使我对其内部运作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般而言,做好这些工作,比如出台会议展览政策、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引进国际国内会展活动、提供落地协调支持等,对于城市会展主管部门来说,就可以得高分了。而成都市会展办除了这些工作之外,还通过其内设的“会展服务处”,直接协助主办方落地执行。在准备这次交易会的过程中,会展服务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与我们会务组的成员一起熬夜,而且在大会开幕的一大早,当会务组人员赶到现场时,会展服务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起来了。这个场景印象之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在后来的十几年里,我们几乎每年都在成都举办活动。
十五年来,成都市会展办除了名称上的变化——会展办改为了“博览局”,其敬业态度、进取精神,可以说是始终如一。今年开春,来北京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的城市会展及旅游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有很多,而成都市博览局的负责人则是会议期间最忙碌的人之一——除了参加专业会议,了解行业动态,一批批地约见各类会展活动组织者,成了其日程安排中最重要的内容。
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成就了中国会展业的“成都模式”。在我看来,这个模式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政府重视程度长期处于高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很重视会展业,但能够做到十几年坚持如一,却并不容易。政府重视,并不是一句空话。成都市政府对于会展业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会展列为城市的战略目标之一。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是成都长期的发展目标之一;二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关心支持会展业。据了解,今年刚开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展业工作会议,了解会展业发展情况,为会展行业快速复苏打气鼓劲儿;三是“成都市博览局”成了国内会展业的金字招牌。十几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国内很多城市的会展管理机构,或者取消,或者重组,变化很大,而“成都市博览局”则成了不变的金字招牌;四是政策支持力度始终不减。会展支持政策不断变化,时强时弱,时有时无,是现阶段中国会展业的基本特点之一,而成都市政府长期坚持对于会展业高强度的政策支持,实属不易。
二、会展业发展系统化。设立会展扶持资金对于会展业发展很重要,这没有问题,但只有扶持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会展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城市会展业发展,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
成都会展业的系统化,首先体现在重视会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宣传推广、政策支持、部门协调、落地支持、执行服务等;其次,构建强有力的会展产业链条,提升会展业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来,成都会展企业,包括会展场馆、会展公司、公关活动公司、技术支持企业等,在国内会展活动市场的竞争力水平持续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三,全市协调一致。会展业“成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市具有发展会展业的共识——全市各个部门、各个区域不会认为发展会展经济是博览局一家的事情。所以我们会发现,会展活动在各个部门、各个区域协调起来并不是很难。
三、成都会展业与优势产业发展结合度高。成都正在建设12个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而成都会展业的重要目标是,让每一个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都有与之配套的高端会议展览活动。看看成都历年主要会展活动列表就会发现,这些会展活动与成都优势产业的结合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四、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精神。会展业与其它很多产业相比,是一个典型的小产业,博览局、贸促会在政府序列中的排名也不算靠前,可我们却听不到抱怨之声。相反,成都市博览局总每年都会提出新目标,推出新举措。成都市会展业正在开展的“建圈强链”,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升级等,就是这种进取精神的典型反映。
我们知道,城市会展业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相信,由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做基础,下一个十五年,包括成都在内的中国会展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令人兴奋的成绩。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